专业介绍--中药学

发布时间:2024-05-16浏览次数:10

新增专业


专业介绍

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应用方式、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营销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的一门学科。属于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教师风采

胡小勤

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药学专业负责人,国家执业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临床药学分会理事。曾获得2007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2013年度广西中医药大学“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度广西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19年广西中医药大学 “嘉奖”人员等称号。

主要开展气虚血瘀证的证候实质研究及“方证相关”的机理研究、鲜品中药的文献和实验研究、中药性-效相关性研究、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科技厅重点实验室项目4项,广西教育厅课题1项,广西卫生厅课题2项,校级重点课题、一流学科项目及面上项目各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10部。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教学论文5篇。主持完成的《中药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及2012年度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

主讲《临床中药学》、《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药方剂学》、《本草典籍选读》等课程。


曾任中华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经济植物资源利用、植物活性成分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开发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多项,申请专利10多件,其中7件授权,撰写相关科技成果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区域特产生态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子课题《青花椒生态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及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计划《食用菌基质生产技术研究》等国家级课题3项。


王芳

 行知学院理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博士毕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生物化学》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每年指导多位研究生、本科生毕业论文、学生学科竞赛和国创等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省一等奖。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学基金项目、江省教育厅项目、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多项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袁建锋

 浙江大学博士毕业,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理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教师、金华市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工业应用微生物、生物质催化与转化、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5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承担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与项目4项。


阮琴

 副教授,主讲《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多门专业主干、选修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及学生学科竞赛等科研项目,共获得省一等奖五次,全国二等奖一次。先后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得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科研优秀指导教师、院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等荣誉。


何卫中

 博士,副教授。具有机化工、中药双科大专学历,为华北工学院应用化学工学硕士、浙江大学生物化工工学博士。现为行知学院理学院生物技术系专任教师。

 主讲《生物分离技术及应用》、《生化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制剂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等课程,主要从事生物化工、制药技术、有机合成和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或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0余多篇,申请或授权国家专利多项。


李双喜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理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农林特产深加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厅级及以上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王剑峰

 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要从事功能中药炮制、食品开发、生物催化合成、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承担金华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一箱,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主讲《中药资源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课程。


胡晓晓

 博士,现任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主任。

2005-2009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学士学位。

2012-2015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

2015-2018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基因组学专业,博士学位。

2019年至今加入浙江省野生动物生物技术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在硕博期间参与多个基因组研究项目。包括利用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学探讨寄生蜂与宿主的互作和调控关系,利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数据整合多种组装软件解决苦苣苔基因组高重复和高杂合的组装问题,基于NGS技术研究各种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和演化问题,利用NGS和肿瘤基因组分析方法和工具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软骨瘤基因组项目,利用比较转录组学和miRNA技术在小鼠癫痫模型上研究该病的发病和治疗机制。已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且一作4篇。


张亮亮

 行知学院理学院生物技术系专任教师。

2003-2007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学士学位。

2008-2011就读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

2011-2016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线粒体基因组注释,RNA二级结构预测,引物设计,比较基因组学,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歧时间估算,群体单倍型network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杨雨顺

 博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从事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方向的研究,致力于基于人工智能对功能性小分子进行设计、改构和修饰,实现荧光检测工具的研发和优化。获,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1项;发表 SCI论文94 篇,被引1365 次;获发明专利 10 余项,转化金额 114 万元;任Pharmaceuticals-BaselFrontiers in Oncology等期刊客座编辑。


洪伟玲

 博士,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从事结核分枝杆菌等人类重要致病菌的耐药分子机理和新疫苗等新诊断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主持金华市项目及金华高等研究院高层次培育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Cell reportsNature Communication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施静怡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围术期脏器保护,曾就职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参与手术5000余例,参与危重症抢救400余例,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3篇。承担课程:《急救医学常识》、《流行病学概论》、《药学基础》、《食品包装学》等。


王超越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RSC advance》、《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在《中国中药杂志》、《药物分析》、《理化检验》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5篇,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多项发明专利,并主持多个市级项目课题,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


王潇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贾英杰教授,天津针灸名家尚秀葵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针药并用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参与2项发明专利,主持及参与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具备丰富的中医临床诊疗及中医教学经验。承担《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入门》、《中医养生学》等课程。


孙婷婷

 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辽宁大学。主持金华高等研究院院级课题1项,参与课题3项。发表论文5篇,承担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品与保健常识》、《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等。


沈芷琦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植物的基因定位及功能分析。主持金华高等研究院院级课题1项,参与课题3项,发表论文3篇,承担课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等。



黄建刚

 博士,讲师,毕业于厦门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主要通过高通量高内涵方法筛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学合成小分子或中药单体,利用虚拟筛选、多组学方法和SPR方法研究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并在分子、细胞、类器官和动物等多个层次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同时探究抗肿瘤化合物在克服耐药中的潜力。目前,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organic Chemistry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篇。

 主讲《药理学》等课程。


盛英坤

 博士,讲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动脉粥样硬化。主要通过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多组学、分子探针靶向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目前,主持并完成天津市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6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

 主讲《临床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理学》等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比较系统地掌握中药学、中医学基础、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能够从事标准化中药研究开发,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从事中药成分分析、中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管理、临床用药监督等工作,适应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

 (2)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熟知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大健康医疗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3)养成依法工作的观念,能以国家各项医药管理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7)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8)①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药应用的中级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②将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发现、制造、合理使用中药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③重视用药对象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能够充分考虑用药对象的利益并发挥中药的最大效益。

  

知识目标:

 (1)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2)熟悉中药学类专业的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3)掌握药事管理法律和法规,熟悉医药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

 (4)①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基本规律;②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对其中药研究、生产及质量评价的意义;③掌握中药生产过程、中药检验及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④掌握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⑤熟悉中药储藏、养护的基本知识;⑥熟悉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内容。

  

能力目标:

 (1)具有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解决中药生产与应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具有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具有阅读中医药传统文献和使用一门外语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

 (3)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4)①具有运用中医思维,表达、传承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②具有从事中药生产工作的基本能力;③具有正确评价中药质量的基本能力;④具有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⑤具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进行中药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⑥具有与用药对象、医药行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中医药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系统的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化中药传统鉴别及中药古法炮制技能训练,强化中医药思维与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技术方法进行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药、中药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及中药新药研发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中医药基础:能够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中医药实践技能,能对中药处方进行审核,包括用药配伍禁忌、特殊药的用法用量等;

2.分析与提纯:具备一定的化学技能操作能力和分析仪器的使用能力,具有常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测定的理论和技能;

3.中药炮制与制剂制备: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和制剂制备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能力;

4.中药材鉴定:具有鉴定中药材真假优劣的理论和技能,具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书写中药及中药制剂检定报告的能力;

5.中药材养护:能较好地掌握药材养护的准则,包括出入库的管理制度,入库检验制度,退货制度,药品存放的规程,温湿度控制,常规养护原则;

6.药品经营与申报:具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处方与调剂管理的能力,具有制药企业GMP申报、准备、验收的能力;

7.科学研究:能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科学研究,包括信息检索、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合理分析并得到有效结论;

8.市场营销:具有医药市场分析能力,医药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能力,制定医药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能力;

9.沟通交流: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国际化沟通交流能力;

10.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协调合作,在复杂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明确个人的分工与职责;

11.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职业道德规范,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遵守,恪尽职守,履行个人的责任;

12.终身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在科学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终身学习。





核心课程

 《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及实验、《中药药剂学》及实验、《中药鉴定学》及实验、《中药炮制学》及实验、《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及实验、《药事管理学》。



历年录取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迎宾大道3388号        综合办电话:0579-82291192        学工办电话:0579-82291308        邮编:321000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理学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55247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