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应用化学

发布时间:2018-11-22浏览次数:877

我院应用化学专业是省重点建设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验技能,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实践创新能力,能从事精细化学品、制药及中间体合成的研制、开发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并且拥有和浙江师范大学共建的应用化学硕士点,使得本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机会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

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应用化学,下面将从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2018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励志考研实例、应用化学转本情况采访、优秀校友这五个方面对应用化学专业近况进行介绍。

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再创佳绩

  

825日,岛津 欧倍尔杯第十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在宁波大学落下帷幕。我院13支队伍参赛,一共获得7个奖项,其中有5支队伍挺进决赛,2支队伍荣获一等奖,3支队伍获得二等奖,2支队伍获得三等奖。 

 

与特种玻璃  


雪里藏珍

 

 


王者风范

 

菠菜darling



化为我学,学海拾贝


本次竞赛由浙江省教育厅指导,浙江省高等学校化学类与化工制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浙江省化学会主办,浙江省内高等学校承办。

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以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科学问题为选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阐释结果的综合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推进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这次高手云集的竞赛中,我院还能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获得全省独立学院的第一的成就。这不仅体现了我学院的综合实力,还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灵活的思维应方式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院这次取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的成绩,是我院长期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以上各位同学的智慧和努力,更离不开各位老师们的辛勤教导。祝愿各位理学学子越战越勇,再创佳绩!

 

2018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

2018426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启动2018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申报。经过分院、学院的推荐后,最终理学分院应用化学161班鲁雅、应用化学162班蔡旭婷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的优秀项目,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福。

 

蔡旭婷

   蔡旭婷同学更加注重的是科研精神,在这次经历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而用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来形容她是最好不过了。她表示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她很珍惜,因此常常会学到很晚,只为了能攻克下一个难点,解决一个难题。她希望学弟学妹们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要好好把握。最后蔡旭婷同学送给大家一句话:“你的努力终将成为无可替代的自己。

 

 

鲁雅

鲁雅同学从大一下半学期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这个课题,刚开始也是不太明白的,后来靠自己一点点的摸索,查阅文献资料,才慢慢有了了解。在这段难忘的科研训练时光中,她养成了坚持不懈的品质,并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次的经历不仅提高了她的专业素养,还让自己对应用化学这个专业充满了兴趣,鲁雅表示希望能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走下去。

 

这两位同学的成功离不开他们自身对科学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离不开实验室里宝贵的资源,更离不开指导老师的细心教导。

上述的两位同学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目标和榜样,也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到他们的科研精神,向他们看齐!

逆风翻盘考研实例

阳者,健也,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使人生的际遇不顺,也需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面对,向阳而生!听厌了学霸们侃侃而谈的考研经验,不如听听理学分院应用化学141班的“学渣”是如何纷纷变身,逆风翻盘,成功考研。

从大一到大四的蜕变

大一的时候,原先被称为“学渣”的他们,每天只能被动的跟着学校的课表走,被动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二浑浑噩噩,专业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游水平。但到大二结束时的一次转折,让他们纷纷蜕变。而在大四考研期间,他们已完善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能做到很好的自我管理。为了实现考研目标,他们制定复习计划,规划适合自己的时间表。桌上一尺多高的复习资料,是他们为考研而战的记录。一年过去,他们用毅力和坚持实现了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皆被心仪研究生院校录取。

 

 

 

化学竞赛,激发热情

在校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情?四名男生不约而同地表示:对于自己来说,化学竞赛是大学里面最有意义的一个竞赛。从最初拿到一个课题的茫然无措,到找到头绪开始实验,然后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找到正确的实验方案,这是科研所体现出来最大的魅力。“化学竞赛让我认识到,自己尽管是一个学渣,尽管自己的专业知识可能不扎实,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解决一个很专业的化学课题,也能做到跟学霸相差无几,也是这一个化学竞赛,让我认识到自己也是有科研能力的,也就激起了我想要做研究学习的热情,是化学竞赛给了我自信,肯定了我自己。” 李儒江如是道。

他们心怀梦想,无所畏惧。王一飞说道:“在化学竞赛前,我们的标签就是‘学渣’,四个人都是班级倒数前十。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似乎也接受了这样的标签,因为我们的成绩确实不好,但是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竞赛开始的时候,他们比起大家进度都基本一样,也没曾想过要拿什么奖。但突然在某一天,发现其他组还没有成果的时,居然率先做出东西来了,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真正对化学竞赛比赛起了兴趣。也是在那个时候,应用化学专业主任谢云龙老师第一次跟他们说到其实我们想拿个奖也不是不可能的。他们就此改变,以自己前所未有的认真,去把一件事做好。去拼搏,去竞争。化学竞赛就是一个转折点,给他们树立了很大的信心,也为后面考研途中的心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们经常在实验室待到组别都离开了还仍在坚守。每晚结束的很迟,才去找点吃的。在那个时间点,校园里基本上没什么人。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大声说话,大声的谈天说地,不怕会影响到别人,也很享受每天晚上结束后的这段时光。

 

 

 

考研动力与陪伴

为什么要选择考研?四名男生认为,第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还想继续得到教育,二是感觉到本科的学历依然无法很好的支持他们进入社会竞争,所以想继续去提升一下自己的资本与学历。但除此之外,王一飞提到自己还有一重大原因——就是不想让爸爸失望。“因为高中的时期,所读的高中数一数二,而家里所有人都认为我以后最差也会读个一本,可是没想到我到头来读了一个三本。我觉得自己很不争气,辜负了家人特别是我爸的期望,我知道虽然他不说,但是对我其实是很失望的,所以我真的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做出一点成果给我爸看,也为他争争光,其实他儿子还是可以的,不是很差劲的那种。”

考研是一场持久的战役,不能坚持,便是倒下。考研时,他们也曾有过疲劳期,也曾觉得,几个月的坚持与努力,像是在做无用功。所以他们中途停过,也放弃过。幸运的是,他们的班主任,理学分院院长郑绍成老师及时发现,将他们拉回正轨。四个人在考前一个月重新振作,定期汇报情况,互相监督,终是披荆斩棘,逆风而上,创造出不可能。

李儒江感谢道:“考研的途中很累,若不是有班主任的三年的不断提醒,谢云龙老师天天的开导及肯定,自己想要更进一步的上进心和同学之间的陪伴与鼓励,我很难战胜自己,坚持下来。如果当时放弃,我真的会后悔。”

 

 

 

只顾风雨兼程,铸就四剑客的荣耀

人生之荣光,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考研最主要的阻碍和困难很多,能突破自我,有所成长已是不易。王一飞表示,考研期间遇到最大的困难首先是英语,自己的英语基础相比别的同学来说应该算是很差的了,四六级没有通过,英语还挂科重修的,高中三年几乎没有学过英语,高考成绩英语只有六十多分。所以想重新学习英语是非常困难的。但人生若只是顺风顺水又有何意思,有所障碍才有所突破。他直面困难,每天不厌其烦的去背新的单词,复习旧的单词。尽管枯燥,越要沉得住气,越要坚持下去。

此外,他们也觉得,能否认清自己,是否下决心要考研,能否适应紧张的考研生活以及坚持都是考研过程中较大的挑战。所幸,他们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四剑客的传说就此而起,逆水而上的荣光也被众人所知。

“我们之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为人都很好相处、也都是大大咧咧,不会斤斤计较的人。在团队里,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比如李儒江就是任劳任怨,动手能力比较强;尚浩然积极性会比较高,不存在叫不动他的情况;陈李君的道理一套一套的,和我一样,做实验的时候比较细心,另外两个人简直是实验黑洞,做实验不是打碎东西就是实验做失败的。不过我们之间的互补也让我们这个团队得以正常运转。”王一飞评价道。

步的上进心和同学之间的陪伴与鼓励,我很难战胜自己,坚持下来。如果当时放弃,我真的会后悔。”

纵使疾风起,人不言弃。成功考上研究生为他们四年大学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四剑客的友谊之路不会结束。他们为了梦想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奋斗故事也将被铭记。

 

 

这四剑客,便是永不止步的理学人的代表。他们来自理学分院应用化学专业,这是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唯一一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现有21个院级重点建设教学实验室,其中5个为省级合格教学实验室。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今年应届毕业生中,理学分院应用化学专业考研录取率达46.67%!呈持续增长型。且理学分院考研录取率在我院各分院中连续三年居于榜首。这与理学考研学子的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的坚持有关,也是理学分院始终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营造优良学风、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作为重要抓手的结果。

转本典例——杨丽媛、虞惠

 

似乎每个行知学院学子都有这么一个梦想――转本,转本不仅仅是对优秀学子的嘉奖更是本部对行知学子的高度认可的体现,应用化学141班的虞惠、应用化学161班的杨丽媛就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机会,说它是殊荣?确实,但这份殊荣后面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一起深入她们的转本历程,了解其中的故事。

 

行知学院理学分院应用化学141  虞惠

 

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转本的想法?

 

答:我当初选择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有一部分原因是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在行知学院的招生简章上看见优秀的学生可以转入本部学习,这是我第一次有转本的想法。随后,我去师大官网搜索关于转本的条件,发现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兼得这项条件可能在我的努力之下可以达到。当我在大一学年拿到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之后,我就更加坚定转本的想法了。

 

 

问:复习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

 

答:记得当时复习任务重,有三门专业课需要复习,其中无机化学的元素化学部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然而我记性比较差,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好零碎的时间,我把知识点录成录音,吃饭走路都在听,穷尽毕生功力,用好一切时间来进行记忆。

 

 

问:准备的过程很辛苦,是如何调节的?

 

答:虽然复习的压力很大,但也要注重劳逸结合,熬夜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作息时间还是和之前一样。我也会在复习间隙听听音乐,做适当的运动来进行放松。

 

 

问:其中最有挑战的事情是什么?

 

答:最有挑战性的事情还是我需要在完成平时的课程任务的同时,对三门专业课进行全面复习,而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时间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而且在之前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中,很多知识点的学习并不深入,存在较多漏洞,还要逐一攻克。

问:觉得现在的学校是自己理想的吗?

 

答:在我转入师大本部之后,获得了保研资格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目前我在苏州大学继续深造。虽然苏州大学不是985高校,但也算是实现了我当初考研的目标,既然选择了,就要继续勇往直前。

 

 

问:准备转本什么是最重要的?

 

答:准备转本首先要明确转本的条件有哪些,并从大一开始努力实现。因为转本主要考察的是对于专业的掌握程度。所以,专业课的学习一定要深入,及时查漏补缺,这样转本复习就会轻松许多。最后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刻苦的精神,既然想收获成功,就要牺牲许多娱乐的时间。

 

 

问:能不能分享一下一路走来的经验?

 

答:这一路走来,没有一步登天的快感,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对于我的经验分享,我想给学弟学妹几个建议:

学习永远是第一要务

不要忽视或者放过每一次可以提升自我的机会,有时候你失去的可能就是至关重要的人生选择。

永远都不要小看自己,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不要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需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奋斗

    最后,不要羡慕别人的光鲜,因为你不会知道她为了这短暂的绽放而付出多少努力。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

 

 

 

 

 

杨丽媛

应用化学161班 杨丽媛

 

机遇虽然会照顾每个人,但它确是转瞬即逝的。抓住它的人成功了,犹豫的人便错过了,杨丽媛就是众多成功者之一,她说:拥有机会就好好珍惜。旁人听其描述似乎简单轻松,殊不知其间充满了艰辛,早上起床复习,吃完午饭复习,吃完晚饭还是复习,日复一日,再虚怀若谷的人都难以承受如此单调的生活,那她是如何坚持下去的呢?

培根曾说:把快乐分享给朋友,会得到双倍的快乐,忧愁诉说给朋友,会减少一半的痛苦。她正是通过分享、倾诉的途径将自己每一点进步同挚友、老师分享,其中苦痛也会向他们诉说,诉说完后,擦干汗水、泪水,仍旧一往无前。

其实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这表象所震慑,从此斗志全无、不敢向前。当我们问其转本经验时,她是这样回答的:坚持是最重要的,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以便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接着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想着结果怎么样,而是应该享受认真准备的过程,最后便是对各门课进行系统复习。

相信通过虞惠、杨丽媛的分享,大家都对转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想必他们的经历或多或少对你产生了影响,来吧!青年学子们,请执起青春之笔,给自己的人生添上一段不朽的光芒。

 

 

优秀校友胡钟霆

胡钟霆先生为我校的一名优秀校友,大学时期就读于我院应用化学专业,之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在在浙江工业大学担任副教授、硕士导师。他告诉同学们大学,是一个安静、平和的地方,是梦想开启的地方!。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走在寻梦的路上!感谢母校的培养,赋予我寻梦的翅膀;愿自己简短平凡的人生经历,鼓励在每一位同学找寻自己的梦想。


2016年他顺利毕业进入了博士后阶段,当他重新思考自己出国的初衷时,他决定返回祖国。将自己所学的带回祖国,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于年初时正式进入浙江工业大学,并担任任教工作,为学生们引路。同时,他正积极参与团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工作中。

当然道海外工作、求学之路时,胡钟霆先生表示虽然艰辛,但意义重大,收获颇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认为自己的能有如今的收获,除了努力,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首因之外,运气+周围人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他在大学时期浙师大的求学路上,遇到牛振江教授的细心指导,郑人卫班主任带领有方。身在海外时,当他申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硕士、博士项目时时,公司里的老总等人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

 

他告诉同学们,在大学时期的学习和在高中时期的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有更多的自主权。校友胡钟霆先生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建议大家可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自成一派,按着自己的兴趣和习惯来进行;当然大方向还是要跟进教学计划,才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在大学中收获颇多,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加信心。

最后校友胡钟霆先生送给同学们十二个字明确目标,勇敢实践,坚持到底,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近年来,参加省化工设计竞赛、化学学科竞赛等学科竞赛的人数比例和获省一等奖的人数也不断创新高。本专业在学生考研的组织及氛围的营造、老师的引导、研究生学长的传经送宝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因而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较高的考研率,今年的考研上线率再创新高。优良的实验仪器设备、国家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及考证、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来自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授、与相关企业合作精英班等均保障了本专业学生较高的职业技能及素养。随着我国精细化学品、制药及中间体合成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分析化验、技术管理、品质管理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为本专业人才提供更为充足的就业机会。

优秀校友熊珊珊、喻聪聪

在成千上万的日子里,白云在空中飘移,阳光在河面跳跃,也许毫无特色可言,然而这些平庸无奇的景致里有着一群又一群学子,充满无可名状、不可思议的力量汲取阳光和露水,将美好规划在自己的未来里。

永远望着远方的自己——熊珊珊


原应用化学14级学生,以初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学科方向的熊珊珊,正是这么一个走在前沿的勇士。

熊珊珊同学认为:“每个人都会不经意间陷入“退缩”的樊笼”。有时候繁琐的单词、看不到结尾的作文也会让她充满迷茫。可是灵魂里的坚持就像胸前佩着的怀表,紧绷的发条总是暗中耐心地数着钟点,计算着时间,以众人听不见的心跳陪着自己东奔西走。

她认真地告诉大家:“在选择勇往直前的时候,她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不再担忧流汗,不再畏惧失败。”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她说:“枯燥的练习,从来不是个轻松的方法,但无可否认的是,它让我们一步步接近远方的梦。”不停歇的前行不是一种桎梏,吹吹风,散散心成为了她放松的方式。

向更高的未来前行——喻聪聪


原应用化学14级学生,后成功考入苏州大学的喻聪聪同学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对于喻聪聪同学来说,“我想要”这三个字是一切的开始。出生,长大,乃至死亡似乎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循环,许许多多人的人看似享受了生命,实际上他们跟着旁人,随着时代,碌碌无为。所以,热闹且困惑的青年,你靠什么撑住幻灭?明确的目标总是能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喧嚣和骚动,然后我们开始疯狂地寻找,找到自己,找到归宿。一个人总是孤单的,喻聪聪同学提出了结伴学习的建议。适合自己的同伴就像一个不一样的“我”,相同却又不同,彼此责备相互安慰。怀着对新鲜血液的期待,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了我们。

就像北岛说的那样“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每个人无一例外都要向更高的未来前行,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看到的是更耀眼的阳光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迎宾大道3388号        综合办电话:0579-82291192        学工办电话:0579-82291308        邮编:321000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理学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55247号-1        管理登录